【吃什麼可以抗發炎?快來看看7大抗發炎食物!】
身體發炎狀態是什麼?
發炎,是人體免疫反應的一環。
人體在遇到刺激時,會分泌激素促使發炎反應發生。
然而,若生活習慣不佳,加上壓力、日常飲食選擇不當,
便有可能使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,進而造成慢性疾病的風險。
如何消除身體發炎?7種抗發炎食物介紹:
那麼平時我們要怎麼預防呢?其中相當重要且容易的,便是選擇具有抗發炎功能的食物。
抗發炎食物有非常多種,包括各式新鮮蔬菜、水果、魚類、海鮮、堅果等等,
平時多選擇這類食物,就能讓身體處於較穩定且健康的狀態。
・萵苣︰
萵苣本身含有多種維生素,包括維生素A、B1、B2、C等,也含有胡蘿蔔素。
胡蘿蔔素是維生素的前驅物。維生素可維持上皮組織之正常機能,使皮膚健康。
此外,萵苣的食用方式多為生食,可完整攝取營養素,避免因加熱造成的營養流失。
・十字花科蔬菜:
包含花椰菜、白花菜、甘藍菜、高麗菜等等。
十字花科蔬菜含有多種植化素,為植物生長時用於自我保護的物質。
不同植物所含的植化素不盡相同,像花椰菜含吲哚與異硫氰酸鹽、番茄有茄紅素等等。
植化素被證實可防癌,因為可提高免疫力、抗氧化,進而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。
・柑橘類:
柑橘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其本身具有抗氧化的功能,
還能協助身體合成膠原蛋白,並幫助鐵質吸收。
除此之外,維生素被稱為抗壞血酸,
缺乏時會使血管壁變得比較脆弱,造成出血、牙齦發炎、傷口不易癒合。
・莓果類:
如藍莓、黑莓、覆盆子、黑醋栗、蔓越莓等,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花青素。
花青素是一種多酚類,可改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、脂質的過氧化作用,並可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・堅果:
堅果含豐富的維生素,能防止細胞膜上,
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磷脂質之氧化,保護細胞膜的生化功能性。
除了堅果外,橄欖油、葵花油、紅花籽油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。
・魚類:
魚類的油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。
現代的飲食習慣,容易攝取到較多的,過多時易使身體傾向慢性發炎。
平時多選擇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等魚種,
讓身體的與比達到較為平衡的狀態,使身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。
・蝦蟹貝類:
海鮮含有豐富的鋅,為多種酵素之輔酶。
其中,過氧化雙重酶可將過氧化物排除,間接達到抗氧化及抗發炎的作用。此外,鋅也跟免疫、傷口的癒合有關。
抗發炎原則
除了多攝取上述食物,平時在烹調上,也要避開油炸,以免過量攝取油脂;
留意有沒有吃太多精緻糖,例如甜點、含糖飲料等等。
其他像抽菸、飲酒過度、熬夜,這些都是較不良的生活習慣,也要儘量避免。
抗發炎保健食品推薦
而現代人生活忙碌,在外奔波且外食的情況下,容易攝取不到完整的營養素。
這時,使用保健食品作為輔助,也是一個選擇。
Pakku帕庫的荔枝綠茶多酚,使用小分子多酚抗氧化劑,有更高的吸收率與利用率,並擁有篇以上的文獻支持;
使用之原料也獲得傑出科學研究獎金獎。每天一顆,補充抗氧化力。抗發炎的同時,維持良好氣色。
荔枝綠茶多酚 - $28/日
· 滋補強身,增強體力,精神旺盛,養顏美容、青春美麗
· 北海道Oligonol®小分子化荔枝綠茶多酚 ,70+研究文獻發表
· Scientific Excellence Award傑出科學研究金獎原料
· 小分子化多酚抗氧化劑,更高吸收率,更高利用率
· 日本東海物產受候鳥不眠不休連續飛行啟發,特研Imidazole二肽雞肉萃取物添加
身處於「大疫時代」的情況下,
人人應更為自己的健康負責、著想。
想要一邊實踐健康,並一邊學習如何與自己的身體相處、如何照顧它,
其實並不難。
這個過程中,我們想要協助你,
與你一起攜手奮戰,
為你打造適合你的保健食品。
pakku客製化保健食品
・每盒30日份
代表著每一日的健康
・客製化獨立包裝
出門方便攜帶
・擺脫家中瓶瓶罐罐的保健品
一起為我們的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!
讓我們一起陪著你💚
開啟一趟專屬於你的健康之旅!
施允為營養師
-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系
-臨床營養治療
-生物學專業與研究
參考資料:
台灣癌症基金會-萵苣https://www.canceraway.org.tw/page.php?IDno=345
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學苑-花椰菜的營養成分https://elearning.canceraway.org.tw/page.php?IDno=2999
國泰綜合醫院-防癌小尖兵植化素https://www.cgh.org.tw/ec99/rwd1320/category.asp?category_id=969
Action mechanism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 of anthocyanins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111351/
新營養師精華(蔡淑芳、張琳、郭秀蘭編著,匯華出版,2015年) p.286, 336, 341, 342, 352